如今,黄河入海口在垦利。 每年给垦利带来1万多亩陆地,只是,这些陆地暂时无法耕种。 沼泽、盐碱。 垦利县城,一分为三。 西南部紧挨利津,成陆时间也应该在西汉时期。 中部地区成陆时间大约是宋朝。 东北部呢? 近百年。 近两千年,黄河三次走山东入海,被垦利以土地年轮的方式记录下来了。 东营市区都没啥历史,那么垦利更没历史。 我在垦利有不少临时同学。 我问他们,垦利有什么比较古老的建筑或记忆? 有同学说,西游记宫。 我小时候,沂水公园也有这个,收门票,门里有个假山,假山上有个孙悟空,然后把《西游记》里的神仙一一陈列在宫殿里。那时甚至全国各地假山上都蹲个石头猴。 也算时代奇观。 我咋有的临时同学呢? 垦利,路宽车少,适合开驾校。东营人口少,驾校有再好的硬件条件也白搭,招不到生,于是就以低价吸引全山东的生源。 摩托车驾照,只要你骑着别把考官撞沟里,就能过…… 我就在垦利考的摩托车驾照。 那时,济南有些大学,组团来考,价格低是一方面,主要是容易过。教练趴墙头上,车里有个对讲机,只要你能分清前后左右,就一定能过。 全是人肉考官。 只要别太离谱,都是YES。 那个年代,学车的群体有两类。 一类是图新鲜的大学生。网络上流行所谓的硬技能,一是英语,二是驾驶,谁会了仿佛就开挂了。 二类是有钱人。我同学里不少胜利油田的,还有个收藏家,前面我说有个开宝马养情人的,他媳妇跟我就是驾校同学,整天阿弥陀佛。 我熄火一次也过了,很感恩教官。 阿弥陀佛跟我说:刚才,是我保佑了你,我就是佛。 我滴个娘呀! 那时,我刚走出校园,傻乎乎的,对社会上的事一点都不懂,阿弥陀佛不断的颠覆着我的三观,说拿驾照时教练让她请唱歌,否则不给驾照,唱完歌还说喜欢她,后面应该还有故事…… 那个收藏家也追她。 她老公偶尔会送她去练车。她跟我在一起时间比较多,有天她说,你姐夫怀疑我跟你睡过觉。 我说,那不行,我要跟姐夫解释一下。 她说,不用解释,他就是个变态,就喜欢看别人X我。 这? 后来,渐渐的扭曲了我清纯的心灵。说姐夫偶尔会带个男大学生回家。她还多次试探我,我接受不了这些奇葩事。 后面,俩人离婚了。 她自己加入了这些乱搞圈,全山东参加聚会。 有次还跑到了临朐,发信息,问我去不去,说女多男少。 我是服了。 我也不理解,是什么导致她从一个良家到居士又到这样的? 她现在应该60岁左右了。 刷抖音无意刷到了。 抖音上聊了几句。我开门见山:现在还玩那些不? 她说,什么年龄了,一点意思都没有。 我问,再婚了没? 她说,有个伴。 没再多聊。 油田区是这类游戏的重灾区,人口结构复杂,流动性大,赚得又多。胜利油田半壁江山在利津,另外半壁在垦利。 为什么叫胜利油田? 不是发现油田就胜利了。 而是这口油井在垦利县胜利村。看官方介绍:年2月,胜利油田的第一口高产油井在垦利区胜利村开采成功,胜利油田因此而得名。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,其油气产量的43%、已探明储量的45%都出自垦利地下。 油田对应的就是移民区。 我们在荒漠穿越无人区时,偶尔会遇到石油小镇,早已人去楼空,但是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。前两年抖音上很火的冷湖石油小镇,我也去打过卡,还在里面露营了一晚。 垦利的移民可不是单纯的石油移民,还有农业移民,水利移民,黄灾移民。据统计,垦利居民来自全国11个省、个县。 农业移民里的主力军,是寿光人。 寿光离的近。 寿光人又是全山东最会种地的。 垦利人有个共通点,就是足够包容,因为是移民城市,谁也不是这里的老主人,大家都是外来户,所以格外的包容。南方移民来了,也一样生活住了,因为谁也不排外。 同样是移民城市。 广饶太山东了,太传统了,与南方完全是两种生活方式。久而久之,广饶的三峡移民一部分去了广东,一部分回了重庆,留在山东的只有一小撮,要么是因为儿女在本地有了婚姻,要么是不想折腾了。这些人又被记者采访,感叹移民20年幸福的生活。 前段时间,我们在讨论一个话题,上海好还是深圳好。 我认为,上海比深圳有沉淀,有范。 有厚度。 又没有北京那么厚。北京的厚有那么一丝负资产的感觉了。 不现代。 朋友反驳我,认为深圳更包容,不排外。 因为,大家都是移民。 我说,那是因为深圳还足够年轻,再过几十年,深圳就成了上海,一样排外。排外是刻在基因里的。 再过50年,垦利不排外吗? 才怪! 垦利县城漂亮吗? 非常漂亮。 设计师就喜欢垦利这样的地方,一块白板,又不需要考虑土地成本,大开大合,随意设计,而且也不缺水,大不了引黄河水就是了。前面我说滨州引黄河水做景观,其实黄河沿线都在引,而且越下游引的越肆意,流到大海就没价值了。 垦利的县城规划非常整齐。 就跟豆腐块似的。 方方正正。 路也仿佛是高速公路。 这样的地方,骑行氛围也好,路上偶尔会遇到骑行大军…… 我同批考摩托车驾照的有三个。北京的小伙,是为了骑重型机车,北京考摩托车驾照非常难。另一个是垦利当地的语文老师,聊城大学毕业的,她是为了通勤方便。这些临时同学里,我只跟语文老师保持了长线交往。 她比我大两岁。 父母是寿光人,农业移民。 我还去过她所在的学校。 从垦利的学校也能看出新兴资源丰富型城市的高福利,多年前就普及校车了,就停在学校门口。 现在更夸张了,一个学校配有数十辆校车,整整齐齐停在学校门口,仿佛是个汽车站。 所以,我说滨州、东营一带像欧美国家。 小镇生活。 私家车,校车,都是理所当然的事。 他们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,下课时,学生要喊:老师辛苦了。 我觉得特别好! 听了心里暖暖的…… 东营的学生有个特点,两极分化。 好的,非常拔尖。 根源是基因好,父亲可能是来自北京的石油工程师,母亲是石油大学的教授。 差的,非常差。 从我接触的东营学生而言,都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。例如他们球普遍踢的很不错,一看就是天天踢系列,堪比专业选手。我大学时的队长就来自胜利油田,踢的非常好。 人家考的也不错。 类似的特别现象,三门峡更明显。 三门峡移民一部分是北京、上海的水利专家,一部分是工人或农民,这两类子弟在一起上学,你想想多分裂吧。 北京户口、上海户口成了三门峡户口。 回上海找工作,一看河南户口,直接被拒了。 委屈不? 语文老师后来读了研究生,她想考到东营去,一直都没考上,我就鼓励她考博士,但是不要考曲阜师范大学的,更不要考聊城大学的,而是要考系列,博士比本科还讲出身。 你是曲阜师范大学的博士,只是个博士,不会被当人才重点对待。 倘若,你是同济大学的博士呢? 各类政策都给你,还给你分房子。 想,都没有想孬的。 只是考上很难。她最终读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博士,目前在滨州学院教书。我住滨州学院旁边的全季酒店,就是她推荐的,还一起吃了个烤肉。 我问,教大学跟教高中有什么区别? 她说,高中我教的是实验班,集全校最优,来到这里,我才知道专科生是什么样子的。他们也很想学习,但就是有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,思维逻辑跟优生也截然不同,还有一点,背后的家庭也多有问题。 我说,但是,这些孩子会来事。 她说,真是。烟台的学生一放假就给我捎苹果,逢年过节家里大扫除,他们都去帮我。 聊起了垦利老家。 她说,垦利行政中心确定在现在的位置没几年的时间,垦利县城中心一直都变来变去,一会是这个村,一会是那个村,现在划为了垦利区,为了靠近东营市区,不断的朝南发展。 我问,有没有比较古老的建筑? 她说,有个王王庄庙,明朝建筑,里面还有口井,传说的海眼,直通东海,这个庙规模名气曾经一度跟岱庙齐名。解放前要筑黄河堤坝,把庙拆了,砖瓦木料都送到了前线,现在又复建起来了。我二姨就是隔壁村的。 我问,有没有比较值得打卡的地方? 她说,就是胜利村,有个纪念塔,我国第一口日产千吨的油井。 我问,你们是不是经常吃大闸蟹? 她说,很少。 我说,我记得咱学车的时候,大闸蟹只有大酒店才有。 她说,在我印象里,黄河口大闸蟹兴起没多少年,不属于垦利传统物产,应该也是舶来品。 我特意搜了一下:年,垦利县育苗场在东营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,取得成功。年12月03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“黄河口大闸蟹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 真正开始流行,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! 我以为是在黄河入海口野生的。 后来才知道,是引黄河水养殖的。阳澄湖大闸蟹是喝长江水长大的。 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吃法上。 阳澄湖大闸蟹,要仔细的品尝。 你看山东人吃大闸蟹? 仿佛吃的红薯! 牙科医生每年都送我们两箱黄河口大闸蟹,我媳妇说比阳澄湖的好吃,全是母的,够肥。 我不吃这玩意,没发言权。 我媳妇让我问牙科医生要大闸蟹卖家的联系方式,我咋好意思要? 一要,山东人的联想就是:这是想继续让我送? 后来,我媳妇自己去要的。 牙医说,东营朋友送我,我觉得很好吃,就按图索骥找到了卖家电话,买了挨着送送朋友。 一箱不便宜! 我骑车的路上,遇到N多在路边卖大闸蟹的。 可见,现在垦利的大闸蟹养殖越来越多了。不用做的太大,能覆盖山东就足够了。 路上我问过养殖户,一亩蟹田能产生多少收益? 答复是,元左右。 是指,正常年头。疫情属于非正常年头。 我骑车的时候,有朋友问我,想带孩子去看看磕头机,应该去什么地方? 东营随意一个地方就行。 河口、垦利这些地方,随处都是,而且都正在磕头,市区也很多。 市区也有? 对的。 用个围栏那么一围。 有的连围栏都没有…… 现在当地也越来越浪漫了,市区很多磕头机都被涂鸦了,有的成了斑马,有的成了啄木鸟,虽然有围栏,也多是开放式的,可以进去参观。 我拍了几个视频,都很火。 原来,多数人都没见过。 垦利有没有博物馆? 历史性的,很难有,整片区域真正开始活跃是从胜利油田发现才开始的。 如今,垦利区有了黄河入海口,每年迎来不少游客,但游客大部分被河口区给分流了,因为河口区足够靠海。而垦利为了靠近东营市区,一直是朝南发展,与海边渐行渐远。 建个博物馆吧,吸引一下游客,否则人家一问,垦利有什么旅游项目? 就个胜利村。 只是个村。 也搞过几个村博物馆,例如七村。所谓的博物馆就是展示上世纪70年代的铁艺制作、豆腐坊、织布、绣花以及院子里的羊圈和鸡窝…… 垦利区搞了个黄河南展区历史博物馆。 要这么断句:黄河南展区,历史博物馆。 南展区原先是黄河滩区。解放后,黄河也决堤过,是因为冰凌,那需要建个蓄凌蓄洪区,就选中了南展这个位置,要求所有农民搬迁,用黄河水筑堤坝和村台,让大家都搬到黄河大堤村台上…… 就是这么一个工程。 那能有什么宝贝值得展览? 有,家用电器。 手电筒。 除了手电筒还有豆腐、豆腐榔子、学校铁铃铛,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。 冰凌是个什么东西? 就是表层黄河水冻住了,并向深层延伸,阻碍深层水流动。 类似脑血栓。 为什么汛期、冰凌期要拆浮桥? 冰凌会使水位陡涨,超过警戒水位,变成灾情。 现在都有很严格的预警系统。黄河沿线为什么那么多水文站、观察站,就是随时监测水情的。当发现冰凌开始聚集时,飞机就升空了,直接炸。 不是炸堤坝,是炸冰凌。 看两个新闻标题:《为民除害!解放军轰-6精准轰炸黄河冰凌,杀鸡为啥用牛刀?》、《中国空军轰炸机飞赴黄河炸冰破凌》。 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? 过去,没有大型机械,黄河一旦决堤,半年堵不上。 现在,也很难堵。 垦利这些盐碱地,很适合干一些高污染的行当。过去这里有很多酸碱电池拆解工厂,我说的滨州土地大王,他就是干这个起家的。 这有点像什么呢? 阿拉善的企业直接把污水排进沙漠。 听当地朋友讲,现在垦利招商很给力,今年上了国内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项目。 牧原集团在这里也有个大型的养殖基地。 因为我投资了养殖ETF,我多问了几句,他对牧原还是蛮熟悉的。我问他味道大不? 他说,周边几个村子肯定受影响。 我问,待遇如何? 他说,待遇非常好,就跟传销似的,里面员工幸福感很强,见面都相互称家人。 这些,我认为没啥。 公司一旦大了,都如此。没有类似传销的企业氛围。 队伍就没有凝聚力,猪也不爱长! 他讲了一点很有意思,说牧原为了对抗猪周期,会把小母猪当肥猪去养,一猪多用,一旦母猪紧缺,育肥的母猪就起作用了,既可以以母猪资源卖给同行,又可以自用…… 专业术语叫:二元轮回育种体系。 这篇写的又有些跑题,主要是我觉得垦利还是略单薄,城市太新,总感觉除了一些逸闻趣事,没得写。 就这样吧!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4783.html |